年年寒食,念念清明 | 北京市京师(苏州)律师事务所愿您清明安康

发布时间:2024-04-04作者:京师苏州本站部分来源于网络

清明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

 

 

清明活动


扫 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踏 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清明美食


由于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的元素,所以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

 

 

法律小贴士


人们在清明节常常会借助焚烧纸钱和其他祭祀物品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所以在祭扫时要先了解祭奠场所是否允许焚烧纸钱等传统习惯,同时还要严格遵守野外用火规定,注意用火安全。一旦发生火灾,需第一时间向消防部门报案,以控制火情蔓延、减少火灾损失。

法条链接

《消防法》第21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放火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END-


北京市京师(苏州)律师事务所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鸡湖畔的CBD——新光天地商务中心,毗邻文化博览中心、新光天地购物中心,距离一号线时代广场4号口仅100米,交通便利。京师苏州分所系京师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点,京师苏州分所现拥有庞大的律师队伍,所内设有办公区、洽谈区、党建室、共享咖啡吧等区域。

京师苏州分所以北京为起点,面向全国布局,以苏州为纽带,实现广泛的专业协同,以整体性的服务力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及时、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摒弃了传统律所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业务开展各自独立,融合程度不够的弊端,将充分秉承“优质高效、务实创新”的理念,在业务、人员等方面,与其他各分所之间相互融合、充分合作,立足苏州,辐射长三角,为境内外客户定制高水平的法律解决方案,提供高效率的法律服务。

推荐资讯
  • 微信扫码关注
    京师苏州律所